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5-8-24
中国的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人在生活积累中发现的神奇。其中,艾灸是一种通过点燃艾条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艾灸疗法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古语有言“家有七年艾,郎中不用来。”可见在古代,灸法不仅是一种治病技法,也是一种在民间盛行的养生保健方法。而且在现代生活中熏艾灸依然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
有多年经验的老中医说:艾灸讲究时令,三伏天即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的最佳时期。开始进入“伏天”,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对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心绞痛、肺气肿、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冻疮等好发于冬天、阳气虚弱的疾病在阳气旺盛的三伏天进行艾灸调治,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活中很多人知道艾灸的好处,衍化出多种灸法,但大体可以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目前主要开展间接灸,在家里我们可以采用隔姜灸,首选的穴位为足三里。常言道:“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还能够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帮助。
说到了艾灸的使用方法,其实,艾灸看似简单,注意事项也不少。对初次使用灸法者,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的人,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以防止因温度过高引起烫伤。
同时大家还要注意的是,饭前空腹时和饭后不要立即施灸;灸后,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施灸当天不要洗澡,以免感染风寒;如果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晕灸症状,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醉酒禁灸;高血压、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严重传染性疾病患者等均不适宜施灸。以上提示大家是要注意的。
本文编辑:ml(152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