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9-2-20
相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对于中医的望闻问切都有所了解的,但不少患者来看中医,往往认为中医就是诊脉,不用将自己的病情描述清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医诊病叫知外揣内、见微知著,用现代科学讲就是系统论、黑箱理论,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来判断病情。下面由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望闻问切的一些见解。
首先中医是通过望来诊看患者的体质,很多中医十分注重望诊,如桂枝体质、大黄体质往往一望便知,更细节的如柴归汤体质(黄脸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体质(长脸、眯眯眼)、大柴胡体质(肩宽、颈短、体壮)等等。配合图片更加形象(见《中医十大类方》)。望诊所得的信息量是最大的,中医由望诊来判断的一些信息也是最全的。
其次中医是通过闻来诊察患者的心理,不少中老年女性尤其是更年期患者,往往主诉众多,语速也快,自觉全身上下不舒服,坐立不安、睡不安稳,这往往是焦虑情绪在作怪。然后中医通过问来诊察患者的精神,有少数患者注意力不集中,讲话前后矛盾,不合逻辑,这与患者精神状态不佳有关。当然问诊有气局限性,所得信息可靠性不一定高。
最后中医是通过切来诊断患者的生理,切诊包括脉诊与触诊,通过脉诊除了可判断体质状态外,还可初步判断女性月经周期,也可初步判断有孕与否。此外触摸皮肤可判断有汗无汗、气虚程度、有无瘀血等。切诊所得信息最可靠。中医四诊是一个整体,随着医学工作者经验的积累,四诊所能获到的信息将会不断增加。
大家知道吗?其实中医的望闻问切这四诊里面,最重要的其实是望诊,望诊所得信息量最大,通过望诊,患者的体型体貌、精神状态甚至是心理性格皆可一望便知,当然光靠望诊也不够,历代医家都主张“四诊合参”,就是全面完整的收集信息,体现整体思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医能够继承中医的望闻问切,对医学做出贡献。
ZY
ml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