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6-2-4
无论哪种类型骨折的治疗,均要求胫骨下端即踝关节与距骨体的鞍状关节面吻合一致,而且要求内、外踝恢复其正常生理斜度,以适应距骨后上窄、前下宽形态。踝关节面比髋、膝关节面积小,但其承受的体重却大于髋膝关节,而踝关节接近地面,作用于踝关节的承重应力无法得到缓冲,因此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较其他部位要求更高,踝关节骨折解剖复位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骨折后如果关节面稍有不平或关节间隙稍有增宽,均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手法复位的原则是采取与受伤机制相反的方向,手法推压移位的骨块使之复位。如为外翻骨折则采取内翻的姿势,足部保持在 90 °背伸位,同时用两手挤压两踝使之复位。骨折复位后,小腿石膏固定 6~8 周。由于踝关节骨折复位不佳将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因此骨折复位应尽量达到解剖复位。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应要求解剖复位,对手法复位不能达到治疗要求者,仍多主张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失败者;内翻骨折,内踝骨折块较大,波及胫骨下关节面 1/2 以上者;外翻外旋型内踝撕脱骨折,尤其内踝有软组织嵌入;胫骨下关节面前缘大骨折块;后踝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三踝骨折;陈旧性骨折,继发创伤关节炎,影响功能者。
对不同部位骨折采用的方法 :内踝撕脱骨折:用螺丝钉固定即可,如螺丝钉达不到固定要求,可用克氏针与钢丝行“ 8 ”字张力带加压固定。 外踝骨折:可用螺丝钉固定,如腓骨骨折面高于下胫腓联合以及骨折面呈斜行者,可用钢板或加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波及胫骨下端关节面的 1/4 或 1/3 ,手法复位较为困难且不稳定,一般应开放复位,螺丝钉内固定。Dupuytren 骨折:可用骨栓横行固定下胫腓关节,并同时修补三角韧带。
如果在运动场地经检查后怀疑骨折,应立即用棉花垫加压包扎小腿下1/3及足踝部,然后用夹板或支具临时固定,转送正规骨科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本文编辑:zb(156073)
转载请注明:http://health.tigtag.com/orthopaedicse/orthopaedicse3/71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