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4-10-14
自被诊断出肝腹水,病人非常想知道肝腹水是怎么得的,一般情况下,导致肝腹水的常有原因包括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液生成过多、醛固酮等。专家强调,肝腹水是肝硬化的终末阶段,亦即代偿期肝硬化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一个分水岭,一旦腹水产生,说明肝脏自身的功能已经很差了。所以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下面由专家讲解肝腹水的病因。
常常引起肝腹水的因素是低蛋白症,肝硬化时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低下,使血浆中的白蛋白浓度减低,正常人血清中白蛋白含量35-50克/升,肝硬化时常常低到30克/升以下,白蛋白在血管内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吸引并留住水份,如果血清白蛋白浓度减低到30克/升以下时,就容易发生血管内的水份漏到血管外,到腹腔中就形成腹水,这是血管内水分形成腹不的一种情况。
淋巴液进入腹腔形成腹水,淋巴液生成过多,超过淋巴循环回流能力,而肝硬化时肝内再生结节、纤维分隔等引起窦后性肝静脉阻塞,导致肝脏淋巴液排泄障碍,从而压力增高,致使淋巴液漏出增加,淋巴液进入腹腔促进腹水的形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淋巴液腹水。
肝功能降低,对体内醛固酮等灭活能力不足,在正常情况下,醛固酮(可能还有抗利尿激素)在肝脏中灭活,肝功能受到严重损伤以后,可引起对醛固酮及抗利尿激素的灭活不足,造成继发性醛固酮及抗利尿激素增多。这两种激素均能引起肾脏对水钠重吸收的增加,从而引起水钠在体内进一步的潴留,促进腹水的形成,因此根本原因是以前对肝的保护不在意造成的。
肝门静脉高压也是重要的因素,来源于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以及脾静脉的大量血液汇集到肝门静脉,当肝脏发生硬化时,门静脉的血液不能正常顺利地通过肝脏回流到心脏,也就是说门静脉回流受阻,门静脉内压力增高,表现为门静脉内径增宽,静脉内的压力增高,水份就容易通过血管壁漏到血管外。因此,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并注意休息,使肝功能恢复,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本文编辑:xpd
转载请注明:http://health.tigtag.com/hepatopathyi/hepatopathyi4/52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