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4-3-19
乙肝病毒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还没有能够完全清除乙肝病毒的特效药物,乙肝的治疗方法仍然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乙肝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肝的关键,但目前一些患者的错误认识导致抗病毒治疗未达到预期的疗效。同时乙肝患者还特别容易步入一些乙肝治疗陷阱和误区,希望患者多多注意,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些误区。
有很多的乙肝肝炎患者认为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由于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许多病毒携带者终生不发病。因此,使一些应该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误认为:“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肝功能异常时服用一些降酶药物就行了”。这些患者长期不愿就医,也不愿听从医生的系统治疗,甚至放弃定期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监测,一旦病情严重而不得不就医时,已经发展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晚期。这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不少患者也会说,不是有一些乙肝病毒携带者终生可以不发病吗?的确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终生不发病。但乙肝病毒对人体的损害常常在体内静悄悄地进行,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并无明显症状;不像感冒发烧或腹泻,患者本人不能根据自己的症状来判断自己是否应该治疗。因此,我们常说乙肝病毒是体内潜伏的“特务”,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应该随时保持警惕,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学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否则容易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和加重。
患者的不定时用药会导致乙肝病毒的耐药性。一些患者在乙肝抗病毒治疗时今天服药,明天漏服,或者想起来就治疗,忘记了就停药;还有一些患者在治疗后刚刚达到HBV DNA阴转的初步疗效就误认为病毒已被清除,可以停药了。这样的治疗不仅起不到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可能加速耐药的发生,甚至使病毒的复制反弹,导致肝病加重。这是因为目前一些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服药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弱或停止。停药后,乙肝病毒会重新活跃。因此,一定要坚持按时服药和长期治疗,达到一个持续地抑制病毒的效果,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这是乙肝患者对自己的负责。
怎么判断抗乙肝病毒是否达到了效果呢?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是否达到了效果,是否产生了耐药,主要依靠治疗期间的监测。如果治疗3个月以上,患者的HBV DNA滴度未见下降,说明这种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就应该更换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果达到疗效,可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后停药;如果用药期间出现HBV DNA和ALT的反跳,可能是因为病毒发生了变异,对药物产生了耐药。另外,有些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干扰素可能引起白细胞下降和肝功能异常,个别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这些不良反应都需要在治疗中定期检查才能及时发现。一些患者用药期间未进行监测,以致医生无法判断药物的疗效,一些不良反应不能及时发现,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说,患者一定要注意在用药期间进行监测。
转载请注明:http://health.tigtag.com/hepatopathyi/hepatopathyi3/41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