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4-2-28
分泌性中耳炎是我们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不过很多人对于分泌性中耳炎都没有多大的了解,导致很多患者们的分泌性中耳炎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们的身体健康与日常的工作生活,患者们要加强日常的预防和有效的治疗。那么,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有哪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感冒或流感,这些疾病使咽鼓管肿胀,以至于中耳内的液体不能排出。这种液体在中耳内滞留,会引起这一区域的炎症和感染。对于孩子来说,咽鼓管的位置更平而短,他们被感染的危险性更大。
2、免疫反应:是常见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还未完全,其免疫能力偏低,抵抗力较差,因而极易受到病毒、细菌的感染,诱发分泌性中耳炎的产生。
3、咽鼓管功能障碍:当病人患有鼻部疾病、感冒、呼吸道疾病以及咽喉部疾病时,常会导致鼻腔堵塞,进而导致咽鼓管功能的异常,从而导致炎症蔓延至中耳部位,诱发中耳炎的产生。
4、擤鼻涕方法不正确: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此,方承东指出正确的擤鼻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
5、婴幼儿仰卧吃奶: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6、不干净的水池游泳:在水质不干净的泳池里游泳,一呛水,污水可通过鼻-鼻咽-中耳通道进入中耳腔,水中的细菌就沿着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流不出来而造成发炎。另外,有时从口鼻进水也会导致中耳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