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5-10-10
医药网10月10日讯 屠呦呦因为发明青蒿素终于获得诺贝尔奖。受此利好消息影响,昨日,涉及青蒿素概念的上市公司,包括复星医药、昆药集团、浙江医药、白云山等,全部涨停。然而,在资本市场正为此狂欢的同时,业内更为担忧的是,尽管青蒿素是中国人所发明,但中国仍只是青蒿素原料供应国,而处于价值链最上端的国际市场仍被外资药企把控。
青蒿素由中国人发明,但中国仅仅扮演原料供应国的角色,处于价值链的最末端。目前全球青蒿草90%来源于中国,有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青蒿素产量为200~220吨,其中诺华公司的消耗量约达到50吨,印度两家公司分别消耗约40吨和30吨,三者均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供货商。
尽管青蒿素被称为抗疟“神药”,但青蒿的价格却十分低廉。青蒿作为提取青蒿素的原料,目前的市场价格每公斤不超过5元。羊城晚报记者在中药材天地网上看到,在亳州市场,青蒿的市场报价更是低至每公斤1.8元。
中药材天地网的有关人士表示,我国青蒿虽然资源分布广泛,但真正能达到提取标准的青蒿资源却较为有限,仅分布在我国重庆东部、福建和广西及海南部分地区,而其他地区的青蒿都达不到提取标准,又没有什么独特疗效,自然难以卖得高价。
青蒿价格低廉,但青蒿素的提取却环节较多,费时费力。2004年5月,曾经是全球治疗疟疾首选的药物奎宁系列治疗效果减弱,WHO正式推荐使用以青蒿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ACT),使得青蒿素价格一路高涨到每公斤8000元。之后由于青蒿素需求趋于平稳,而且增长不明显,2007年年中,青蒿素价格跌到了每公斤1350元,但生产青蒿素的成本在每公斤2000元左右。2012年国内青蒿素企业的生产成本在2500-2700元/公斤之间,但同期青蒿素的销售价格和出口价格仅在2000-2100元/公斤。
本文编辑:zgc(156512)

